文/张强强
《唐才子传》被列为国学入门必读书目,是元代辛文房所著。书中记录了初唐至晚唐共287位诗人的生平事迹及其代表作品。在书中,编者以诗人们的登第先后为顺序,详细记录了诗人参加科举以及登第的经历。此外,在每篇传后作者还对各位诗人的作品得失进行了点评。
在这287位诗人中,初唐诗人王绩被作者排在了第一位。这其中固然有时间原因,但王绩本身在唐诗创作中的影响力巨大,这才是他能够排在时代方阵前排的重要原因。他的一首《野望》是公认的唐诗中最早的五言律诗,也是这首诗拉开了大唐的序幕。
这首五律是一个酒徒酒足饭饱后的伟大眺望,也是一个伟大诗人的怅然悲歌。尽管王绩自己没有作太多的心里准备,然而他的这首悲歌却成了大唐诗歌史上的一次绝响。下面让我们走近这首诗:
野望 王绩 (唐)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这首诗是王绩在家乡绛州龙门蛰居时所作。王绩饱读诗书,心怀四方。他怎么可能耐得住乡间的寂寞,置繁华尘世于不顾了?何况这是一个即将翻开崭新一页的时代!一个秋日的午后,诗人有些微醉,不由自主地走上了村外的山头。眺望四野,心中顿时一阵感慨。
整首诗的大意是说:此时已经黄昏,诗人独立在斜阳里。东皋村外山顶上,他怅惘,徘徊。环顾四野,每一棵树都染上了浓重的秋色。每一座山峰都涂上了落日的余晖。放牛的孩童哼着牧歌悠然而回。猎人们骑着骏马满载着猎物而归。可是,面对这萧瑟的秋色,面对着乡人,诗人却觉得一切都是那么陌生,于是,他放开歌喉唱起了《诗经 采薇》。
诗中之哀是失志之人的哀景。一个“皆”字,言秋色之浓重,衬托了诗人心中的悲凉;一个“唯”字,极言内心之失望,说明了前途的难以预料。最后一句揭示了诗人心中是多么孤独无依,就像“采薇”中所言的那样: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王绩才气纵横,志向远大,但是奋斗了很久,却只得了个“待诏门下省”的官职,还被自己的弟弟嘲笑了一番。这样的“待诏”不仅领不到多少薪水看,而且也没有上升空间。这对心高气傲的王绩来说,实在是有些打击。可是,王绩告诉弟弟,至少他可以每日喝三升美酒。
然而,王绩毕竟是一个内心怀着梦想的人,面对落幕的夕阳,他感到一丝丝的落寞和无奈。大唐初年,官场尔虞我诈,狂放的王绩处处碰壁,时间的满目苍凉激不起他的斗志,他以为田园能给他慰藉。可是,他错了,田园也无知己,他还是要独对人间苍凉,独自悲歌。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