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资讯平台app排行榜(雨果奖|江波:想象力是天赋,但科学知识是原点)

wufei123 发布于 2023-12-17 阅读(394)

潮新闻客户端记者赵茜编者按:2023年10月18日—22日,2023成都世界科幻大会即将召开世界科幻大会由世界科幻协会主办,1939年创办于美国纽约,已有80余年历史,今年是世界科幻大会第一次走进中国,成都也成为亚洲第二个、中国首个举办世界最高规格科幻盛会的城市。

从1953年第11届世界科幻大会起,每年都会评选并揭晓被誉为“科幻界的诺贝尔奖”的“雨果奖”,2023年雨果奖颁奖典礼将于21日晚19时在成都科幻馆雨果厅举行,届时来自世界各地的科幻大咖和科幻迷将齐聚一堂,共同见证高光时刻。

此前公布的入围名单中,有5名来自中国的作家其中,中国作家江波的《命悬一线》、鲁般的《白色悬崖》、任青的《还魂》(英文版),王侃瑜的《火星上的祝融》入围雨果奖“最佳短篇”,海漄《时空画师》入围“最佳短中篇小说”。

奖项揭晓之际,潮新闻特推出雨果奖入围作家专访,让世界听到中国科幻的声音。

江波,1978年生,中国科幻“更新代”作家代表作《银河之心》三部曲,《机器之门》系列小说银河奖,京东文学奖,全球华语星云奖金奖得主茫茫宇宙,国际空间站突然失火,美国宇航员破天荒求救中国天宫空间站,一条长达十三公里的救生绳搭起生命之桥,将人类与人类的命运紧密相连……这是2023年雨果奖提名作品《命悬一线》中的情节,这篇作品发布于2022年第1期《科幻世界》,以跌宕起伏的叙事,生动还原空间站救援场景,传达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韵味悠长,引人深思。

小说的作者江波是浙江省杭州市淳安县人,多年前,曾以高考第一名的成绩考上清华,学习的是微电子学专业“这个专业选择有相当的偶然性,因为中学期间对物理比较感兴趣,所以都会向物理方向倾斜,包括我的高考第一志愿其实是力学系。

但后来被调配到了微电子专业”江波回忆,专业和科幻创作之间并没有什么明显的关联,但专业的培养,为他提供了良好的逻辑思维训练,让他能够在小说创作中,尤其是故事背景设定时保持一种逻辑上的严谨1998年左右,还在上学的江波开始创作第一篇科幻小说,此后他一直在创作、投稿。

直到2003年,江波创作的《最后的游戏》终于被《科幻世界》杂志发表,这个消息给了他信心,“当时非常激动,有一种拨云见日的感觉,感觉多年不断的努力终于得到了回报”江波说,自己的写作表达欲似乎是天生的,就像是一种本能,正是在这种本能的趋势下,多年来他笔耕不辍,写出了《机器之门》《机器之魂》《“银河之心”系列三部曲》《未来史记》等被广为人知的科幻作品,“这些作品风格虽有不同,但想要表达的内核始终是一致的,就是关于人类的梦想和未来。

”对于《命悬一线》能否摘获雨果奖这件事,江波始终保持着一种平常心,他说,获奖的问题自己一般都不太去想,“这是个投票的奖项,投出来是啥结果就是啥结果创作是比较自由的,我会始终保持这种自由”雨果奖提名作品《命悬一线》是怎么被写出来的?写作近20年的江波又是如何理解科幻的?让我们跟随他的讲述,一起走进逐梦星辰背后的故事。

【1】执科幻之笔,致敬航天潮新闻:听说《命悬一线》被雨果奖提名,是什么样的心情,在您看来,这篇短篇小说能被提名,原因是什么?它的创作灵感来源于何处?江波:能够获得提名,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小说被提名,是因为有一定数量的读者投了它的票,这是雨果奖的提名机制决定的。

这是个短篇小说,很简单,讲的是一个中国航天员拉着一根三十公里长的纳米救生绳,去国际空间站上救人它的灵感源头就是中国空间站的参观采风,中国空间站有个机械臂,我把这个机械臂想象为投石车,就有了这么个故事潮新闻:为什么会想要以宇航员第一人称“过程汇报”的形式来展现故事的全貌?

江波:写这样一个故事,是为了向中国航天致敬,向人类命运共同体致敬之所以采用第一人称的方式,是因为在小学课本上看到了杨利伟的一篇自述,讲述了自己升入太空的见闻,于是灵机把小说改成了第一人称潮新闻:这部作品您创作了多久?在您看来,创作短篇和创作长篇哪个更难?。

江波:这是个短篇小说,我创作它大概花费了一到两个月的时间我认为,长篇小说和短篇小说的创作不是同一种方式,长篇小说故事会更宏大,需要更多的思考来让整个故事符合逻辑,用更多的时间来进行创作,其中自然也包括更长久的坚持,就像长跑。

短篇小说则是一种冲刺在创作时,我没有什么特别的偏好,还是根据故事本身的特质来决定潮新闻:救援的过程中,有很多挺身而出的时刻,“我”冒着风险去拯救美国人、美国航天员为了同伴得以生存而牺牲自己,这些人物是否折射出您对如今变幻莫测的国际形势下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看法?。

江波:我赞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概念在太空中出现了危难,人们应当摒弃国别种族民族等因素,守望相助面对宇宙,我们只有一个名字叫做人类【2】探索未知才能获得创造力潮新闻:20多年的创作生涯,您写作的风格有没有发生改变,如果有,是因为什么改变的?。

江波:我感觉自己的作品风格并没有完全成熟,所以各种风格都可能出现但是想要表达的内核始终是一致的,那就是关于人类的梦想和未来如果说有什么特别的改变,那就是最近的一些作品,我的表达中会更突出中国元素,这可能是因为我感觉到一种时代的需要,中国的经济发展,技术发展,都在呼唤能够反应时代特色的科幻小说。

即便如此,我创作的内容覆盖面仍旧很广,小说包括内容的多少主要取决于现实中有多少根据科学发现获得的灵感潮新闻:您在采访中曾说,会在写作中,以可解释、逻辑主义的方式来看待世界,这种看待世界的方式,与您的专业,以及阅读、观影习惯是否相关?。

江波:我主要是以科学的视角来看待这个世界,这种视角主要和个人的兴趣以及所接受的教育有关,一般接受了科学世界观的人都会有我平日里喜欢阅读科普和历史书,因为一些优秀的科普书可以提供新的视角,是很好的科幻出发点。

我在小说中很少直接使用专业知识,主要还是挪用,比如像MOS管电路的基本原理,半导体的导电机制,都可以在某些场景中化用潮新闻:写科幻小说有没有改变您对世界、人性的看法?或者说,您会将写作的过程视作一种自我审视、自我更新的方式吗?。

江波:写科幻大概让我习惯用鹰的视角来看待人类文明的发展,同时也倾向于用研究性的方式来看待人性总体上来说,这是一种基于唯物主义世界观,较为理性的认识方法很难说是写科幻让我这么看待世界,还是因为我这么看待世界,所以才写科幻。

我想,这大概是同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潮新闻:您说过自己不相信在小说中写的东西,这种情况下,您如何确保读者相信您创造的世界?您是怎么保持源源不断的想象力,创造出一个现实中并没有的世界的?江波:这个说法我觉得需要精确描述:我并不相信科幻中描述的一些事,比如超光速旅行。

但问题在于,科幻小说的基础是一些假设,在这些假设上,科幻故事是可信的,这样才会缔造一个令人信服的世界科幻创作的重点并不是作者笔下的世界是否和真实世界相符,而是在一些假设的基础上这些世界是否能和真实世界相符,只要假设是合理的,描述是合乎逻辑的,读者就会信服。

科幻的根源在于科学发现那些源源不断的想象力,也需要源源不断的科学发现来支撑,因此,对科幻作者来说,更新创造力最好的方式,就是去拓展自己从来不知道的领域【3】作者应该表达自己的东西潮新闻:您曾说过,到现在都没有写出一本畅销书,在您看来,什么书才算是畅销的,不畅销的原因是什么?您认为作者该如何平衡?。

江波:我认为畅销作品至少应该达到几十万的销量,并且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都能保持热度,不至于完全淡出读者的视野国内原创科幻小说中,大概只有《三体》达到了畅销的程度我始终认为作者应该表达自己的东西,但是感受读者的需求可能也属于作者的一种能力。

一些作者能够写出受欢迎的作品,是因为它对市场有敏锐的嗅觉,我们对此不能强求,什么方式能写出自己最好的作品,就应该遵循什么方式潮新闻:这些年的创作您是如何坚持下来的?您有过专业知识跟不上脑洞、找不到灵感、收支无法平衡导致创作中断的时刻吗?。

江波:坚持创作,首先是热爱我有半导体产业的工作,可以提供一个经济基础,此外,改编版权授权费用也向我提供了一定经济支持,对我来说,这两部分的收入可以为我的创作提供长久的经济支撑,让我可以有较为自由的方式进行创作。

我也有过中断创作的情形,但往往是因为故事无以为继,和生活无关经常有青年作者抱着文学理想全情投入写作中,对此,我始终建议,需要先找个安身立命的基础,然后才能有所发挥大家首先应该把创作视为一种爱好,再看看是否能够有所突破,这是一种稳扎稳打的方法,比较安全。

潮新闻:您认为创作科幻小说什么最重要,有代入感的想象力还是硬核的科学知识?是不是科技行业从业者在科幻写作上具有先天的优势?江波:想象力当然重要,但想象力是一种天赋对于科幻小说来说,科学知识才是想象的原点,是最重要的基础,如果创作中遇到知识瓶颈,作者自然会用想象力去填补它。

但是要注意,人无法想象自己所知道的东西之外的事物,所以知道的东西越多,不管是科学知识,还是各种奇奇怪怪的知识,想象力也就越丰富实际上,科技工作者拥有的优势只是特定领域的知识,在科幻创作中,这种优势其实并不明显。

潮新闻:之后您还会尝试哪些题材的科幻创作?江波:近期我会创作一部以深海探索为背景的小说,也算一种新尝试不过,这对我来说确实是一种挑战,因为对于深海,我知道得其实还是太少了我们对太空的了解比对地球本身,包括深海,了解的更多。

“转载请注明出处”

亲爱的读者们,感谢您花时间阅读本文。如果您对本文有任何疑问或建议,请随时联系我。我非常乐意与您交流。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宝骏汽车 新闻9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