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和务实,正成为很多人的消费观念根据《2023 中国消费者洞察与市场展望白皮书》,41% 的受访者将 " 我买的都是我真实需要的东西 " 列为最符合的三项消费观念之一," 我乐于寻找性价比最高的品牌和产品 " 紧随其后,36% 的受访者选择了此项。
社交媒体上也出现了 " 从精致穷到精致抠 "," 高质量抠门 " 等热门词汇,体现出年轻人试图在精打细算与精致生活之间寻找一种平衡今年双 11,《时尚健康》采访了几位城市中的年轻人,TA 们近年的消费观有何变化?如何在精打细算的同时,实现高质量的生活?其中有什么烦恼,又有何收获?。
小李是一名博主,今年她发现,自己带货的收入骤然下降过去两三年,哪怕是疫情期间,她平均每月也能赚大几千块,而今年,这个数字变成了 2000 元上下电视剧《20 不惑》" 粉丝越来越精明" 小李总结道之前她带官方旗舰店的商品,哪怕价格比个人店铺贵一些,粉丝也不在乎。
但现在她的评论区很多声音是:" 没有 xx 店便宜 ""xx 应用有返利 "" 大家不要用博主的链接,xx 更便宜 " ……所有人都开始薅羊毛,人人都会用返利 App,每个人都关注优惠券,小李观察到了这样的趋势。
这与很多消费报告的结论相符——务实消费正成为更多人的选择《2023 中国消费者洞察与市场展望白皮书》调研结果显示,超九成的消费者热衷于比价,八成左右的消费者会主动搜寻优惠券消费者对于价格的敏感程度,超过了小李的想象。
她的账号今年不是很活跃,发状态只有几个人点赞,她一度以为没有活粉了但当她发了一个品牌的水乳套装,只要十几块,限量 100 份,不到一分钟就抢完了电视剧《凪的新生活》消费习惯的变化,引来很多链式反应小李已经带货四年了,之前几百块的衣服,哪怕折扣不是很大,单次也轻松能卖出数百件,现在只能卖出个位数。
原来卖的最好的品类是衣服和化妆品,现在则是纸巾、洗衣液这种日用消耗品粉丝会直接评论:" 我上班不配穿这样的衣服 "" 我戴口罩不化妆,不买了 "合作的商家也有变化她之前合作的很多商家,要么倒闭,要么正在清仓甩卖,特卖和临期商品店铺成为粉丝的新宠。
" 好特卖以前都感觉进去好像很土,但现在我看店里都人挤人的" 小李说以往进口商品是品质的代名词,但小李现在不敢接这种商家一个做进口厨具的商家找到她,希望她推荐一款百元左右的油壶,她拒绝了," 卖不掉的 "。
她推荐商家去找母婴博主,对方反馈 " 也卖不动 "小李说,没人愿意买很贵的东西了相反," 捡便宜 " 成为这些女孩的日常小李就是靠着分享生活中各种省钱技巧,积攒粉丝成为博主,她发现像她这样的人越来越多她的一个同事之前一直买奢侈品,护肤品也是大牌,但最近频繁和她交流拼多多的购物攻略。
她们认为,几十块的口红、二十几块的 T 恤,又好看又方便这也是她们生活中重要的乐趣," 你买了一堆发现也才 100 多块钱,满足感特别强 ",小李说她和朋友之间会互相分享便宜好物,买到一个质量不错的鞋子,会发到群里问 " 猜猜多少钱 ",对方得知才几十块,就会赶紧 " 求链接 "。
小李直言," 花点小钱买开心 "消费倾向的变化,加上互联网对信息差的打破,使得消费变得更加即时小李每隔几天就会买点小东西,享受拆包裹的快感她也留意到身边的朋友,之前都会在美甲美睫店充值办卡,从几千到上万,但现在更多是 " 想做了,就找个便宜的团购 "。
电视剧《熟年》更大的影响或许体现在即将到来的 " 双十一 "几个采访对象均表示,没有额外的购物计划,想买的东西基本上平时都买了一个女生的 " 双十一 " 购物清单是:一双鞋,一盒护眼保健品,一副隐形眼镜,都是最近要用到的东西。
小李说,有时候双十一的价格,可能还没平常便宜" 我一直在薅羊毛,等于天天都在过双十一"消费变化的背后,是每个人命运的波动生活在杭州的女生落月,曾经在一家互联网大厂工作,去年被动离职经历了半年的 Gap,她在今年年初找到了新工作,比之前年薪减少了 30%。
在上一家公司时,因为工作和电商有关,且整体工资较高,落月身边同事穿戴的都是品牌,经常能看到新品一次她看到同事买的新包,很心动,一问价格一万多,当年双十一,她咬咬牙买了同款那段时间她工作压力很大,期待通过消费带来快乐。
电视剧《蓝色大海的传说》她来自河北农村,一直希望通过个人奋斗实现精致生活" 品牌代表着一种精致 ",她那时是这样认为的接近 1000 块的鞋子、几千块钱的护肤品、各种美容瘦脸的新奇装备、最新款的电子设备,她都舍得买。
消费降级发生在离职之后她开始记账,外出吃饭的频率和客单价都相应降低,开始高频使用拼多多当消费欲望被压制后,她发现,之前囤了大量没用上的东西,泡脚球、化妆品、打底衫 ...... 很多都是之前的冲动消费,甚至有些东西都过期了。
电视剧《三十而已》她也渐渐对大品牌祛魅现在她买的鞋子,单价基本在两三百,她觉得也很好穿今年她最具幸福感的一笔消费,是花 80 元买了一个国产品牌的电热水壶,换作之前,她可能会买 500 多块的国外品牌现在在她看来,二者一样好用。
她开始反思之前的消费,认为很多时候被 " 洗脑 " 了," 有很多它不是从用户需求出发的,它只是给你制造了需求 "生活在成都的小伙张弛,则希望通过务实的消费,实现消费升级他认为务实消费并不等于 " 穷 ",注重性价比也可以过上精致的生活。
他在一次出差时,相中了会场附近一个五星级酒店,正价要 680 元,这超出了他的接受范围他花了两三天时间,在各种社交媒体上搜索酒店折扣,联系了七八个人最终通过假装某公司的员工,以 400 元的协议价成功入住。
电视剧《自恋刑警》类似这样的 " 灰色折扣 " 消费,在他的生活中很常见大到订酒店和机票,小到日常买咖啡和电影票,他都会寻找这样的渠道——电影票可以打八折,30 块钱的咖啡不到 20 块钱就可以买到手他认为自己的务实不是 " 喝瑞幸 ",而是以瑞幸的价格,喝到一杯高品质的咖啡。
小李也是一样的观念她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 我是有钱不是有病 "她反感单纯因为品牌溢出的价格," 总觉得别的东西可能会有溢价,会坑我钱 ",她说她觉得不一定要买多贵的东西,才叫精致如今,她可以把日常省下来的钱去旅行,或者去一家人均几百的餐厅,她觉得同样也是精致生活。
张弛曾在一家香港集团的分公司工作,月薪第一次达到 1 万以上公司设在成都最豪华的写字楼里,楼下的餐馆他吃了个遍,工作餐的预算从 20 元提高到 40 元他更频繁地更换电子设备,一口气在健身房充了 8000 元,看话剧也从剧场二楼坐到了一楼。
1000 块的球鞋、600 块的长裤、399 块的 T 恤,他都会大胆消费张弛曾经所在的写字楼" 你的直观感受就是,工资上去了,也在一个非常时髦的地段,就好像一切的消费上去也是合理的" 张弛说翻看信用卡账单,他惊奇地发现,自己一个月在餐饮上的消费,就高达 6000 元。
月薪过万,但存款一直不过万,月光是他的常态他决心改变,给自己定下了攒钱计划:每天的餐标减半,不买咖啡,不吃零食,不喝酸奶,坐公交车下班,把日常开销控制在 90 元以下他成功了,之后几个月,每月的常规开支不到 3000 元。
张弛的记账清单烦恼随之而来,他首先意识到,对自己的评价变低了一次去朋友家玩,那是成都核心地段的小区快到时,他很紧张,他没来过这样高档的小区,设想门禁的保安会问什么问题进入小区后,他不好意思抬头看高楼,只会拿余光瞟。
到了朋友家,160 平的房子,租金每个月要 15000 元,他下意识地说 " 你住的是豪宅 ",说完立刻觉得很尴尬" 我觉得自己不配来这个小区,怯懦,我以前是没有这种心态的 ",张弛形容当时的感受这种慌张发生在生活的方方面面:工作中参与高档饭局,带嘉宾入住五星级酒店,他觉得和环境格格不入;日常和朋友聊起最近的消费,他不经意地就会说 " 好贵 "。
去年年底,他裸辞了,找工作不太顺利,他开始寻找一些方式节省开支他尝试过美团新出的团购产品「美团圈圈」,里面的套餐很便宜,58 块钱可以吃两人餐,四菜一汤但使用没多久,他发现体验不好,要不排队的人很多,要不就是不好吃。
" 就感觉那个菜的颜色,透露着一种敷衍,一种廉价感"他去上海求职财经媒体的记者,住在青旅,同屋的一位房客对他很轻蔑" 他会觉得你住在这里,你真的能做记者吗?" 张弛试着模仿对方的口气,他感到不被尊重他不喜欢这样的感觉。
张弛来自农村,对城市的想象就是过上中产阶级的生活,这也是他奋斗的原因而消费,是其中重要的构成他现在做自媒体,月收入也是一万多他不会刻意压抑自己的消费,每月的花销在 6000 元以上但他觉得自己的消费观也很务实," 我高度关注性价比,对价格非常敏感,但自己的阀值上升了 "。
具体的表现,是喝 30 块钱的咖啡,住 300 块钱以上的酒店,人均 100 多的餐厅也会去吃,但会寻找全网最大的折扣张弛认为一个人的消费和自信密不可分他回想自己住五星级酒店时,跟前台沟通会用更得体的口吻,也相信对方会得体地对待自己。
他觉得好的消费,会让人不自觉地提升修养,提升道德表现,更有格局,更有自信经历过疫情和工作变动,几个采访对象都觉得,把钱花在自己身上,是最务实的消费他认为加入 " 搞钱 " 社群,改变了他人生二十多年的认知。
以前他是打工思维,觉得一定要找个班上,朝九晚六的工作,给他很强的安全感但进入社群后,他看到了各行各业的创业者:" 大家都在聊成交额,聊利润,只聊这些一上来就问,你是做什么项目的,你怎么赚钱的,就特别直接。
"他也开始规划自己的事业,从做账号,到开专栏、办活动、做课程,他现在全网已经积累了 10 万粉丝,月收入也稳定在一万以上张弛参加的付费活动10 月底,有家知名的商业咨询公司邀请他加入,月薪 2 万,他拒绝了,他想在个体创业上再试试。
他每天都会专门拿两个小时,浏览各种资讯,学习付费的课程对于他这样的 " 新时代个体户 ",花钱在知识见闻的输入上,他认为更有必要落月也有这样的感受,虽然现在有工作,但她觉得在大环境不好时,提升自己是降低焦虑最好的办法。
回顾在大厂上班的日子,她认为公司在为他人创造价值,而她只是这台庞大机器的螺丝钉在 gap 的半年中,她办了几场活动,第一次感受到了个人创造价值的过程,也意识到了自己的很多不足学习教练技术的书对现在的她来说,以往买包、买衣服的快乐,转化成了学习的快乐。
她觉得,与其把钱变成具体的物件,不如转化在自己身上更有价值一些初步的价值已经显现:她的占星服务有了十几个客户,写的专栏也有十几个付费用户她正在为有一天可以不在公司打工做准备" 回归自我,提升自我,是我今年消费的主旋律 ",她有些兴奋地说。
编辑 / 贺梓秋 采访 & 撰文 / 姜涛新媒体设计 / 王愈哲 本文刊载于《时尚健康》2023 年 11&12 月刊此处有删改
亲爱的读者们,感谢您花时间阅读本文。如果您对本文有任何疑问或建议,请随时联系我。我非常乐意与您交流。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